環保站報到 勝過在家吃藥

2013年 04月 02日

(攝影者:李嘉祥)

(攝影者:李嘉祥)
近年來,全球穀物產量銳減,據統計,世界糧食庫存量已降至三十年來最低,非洲、拉丁美洲和亞洲已有許多國家發生糧荒,不少國家更宣布限制農作物出口,糧食不足造成價格大幅上揚,對貧窮人的影響尤其嚴重。


位於中美洲的海地共和國,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,八成以上居民每天平均生活費不到兩美元。近來當地糧食價格持續飆漲,窮人無法負荷,只好用青菜、鹽巴混合泥土做成餅充飢,令人心疼的是,由於油價上漲、運輸費用增加,能做餅的泥土價格也上漲,窮人也將吃不起泥土餅!長期飢餓難耐的人們走上街頭抗議,引發暴動,造成傷亡。

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周邊,不少窮困人在垃圾山裡討生活,其中有一群緬甸難民,沒有合法身分打工賺錢,只能靠撿垃圾維生,就連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也跟著大人在垃圾堆裡「尋寶」。放眼天下,苦難人何其多!富者生活浪費無度,貧者生活難以為繼,實令人感慨,也令人不忍。

生活富裕奢華者,是不是能節制物欲,少浪費、多惜福一些?

堅持做下去 化危機為轉機

記得四十二年前,我開始做慈濟的那年,臺灣人口八百多萬人,全球人口四億多人,如今臺灣人口成長將近三倍,世界人口已突破六十五億。人口不斷增加,追求便利與享受的欲望卻無止境,導致當前人類面臨的不只是缺糧危機,地球有限的資源也即將被消耗殆盡。

人類貪圖方便,使用免洗餐具、喝瓶裝水,製造大量垃圾;貪愛肉食,使畜牧業大量砍伐森林開闢牧場,殊不知動物的排泄物不只污染空氣和大地,也會為地球製造過多的碳;貪圖舒適便利,無論路途長短都習慣開車,消耗能源;可以供人食用一年的玉米,製成生質能源代替石油,只能讓汽車加滿一次油。

糧荒不是幾個國家或地區的問題,而是全球人類無法規避的責任。人類不能再為一己之私,恣意消耗資源,使暖化現象持續惡化,否則極端氣候愈來愈頻繁,不只毀傷人命財產,也將使農作物無法收成,屆時縱有再多的金錢都無法充飢。生存危機如何轉圜?倘若人人提起使命感,對的事,堅持做下去,就能化危機為轉機。

享受付出喜樂 保護大地資源

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(IPCC)研究,全球暖化現象百分之九十來自人為因素,其實只要人們願意改變生活方式及行為模式,就可以減緩氣候變遷。因此這個小組提出三個人們可以努力的方向,不吃肉、騎單車、儉約消費。這其實就是慈濟致力推動的「克己、克勤、克儉、克難」。

十八年前,我開始呼籲慈濟人回收資源,讓物命再生,慈濟志工身體力行,恆持至今,目前全臺共有四千五百多個環保站,這分垃圾減量、惜福愛物的精神也擴及海外。諸如有位九十一歲的阿嬤,幾乎天天準時到環保站,如果哪天沒看到她就會趕緊去她家探望,志工之間愛的循環互動很溫馨。阿嬤看到志工用揹、用搬或是用腳踏車載運資源非常辛苦,提議買部車運載,阿嬤也為善不落人後地捐資響應,她說:「有錢、有力氣要用在有意義的地方,勝過閒在家裡生病買藥吃。」

人生如果只是享樂,日子很快就在渾渾噩噩中消磨掉。環保志工善用時間,活絡筋骨的同時也保護大地資源,踏實地付出,身心自然輕安自在。

期待人人戒慎虔誠、敬天愛地、堅持簡單的生活。即使一己力量微薄,也不要輕視一個小動作,人人的善匯聚起來就能成就疼惜地球的大善,相信終能挽狂瀾。

※本文摘自《慈濟月刊》497期